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知足而樂的生活哲學

知足而樂的生活哲學
謝漢傑:Simple but detail

香港人生活壓力大,經常匆匆忙忙,有時難免予人冷漠之感。怡邦行集團副董事總經理謝漢傑(Kevin)平日同樣日理萬機,卻永遠面帶微笑,謙恭有禮。工作以外,他最喜歡天倫之樂,認為與家人分享生活,才是真正最大的喜悅。對於生活上的追求,Kevin認為只要能力許可,不妨及時行樂,才不枉每天辛勤工作。他的生活格言是:「Simple but detail(簡單中見細節)。」

記:記者

K:謝漢傑(Kevin)

記:作為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之一,工作想必繁重。在忙碌中,你如何找到工作上的樂趣?有那些經歷令你印象難忘?

K:早前,我們到過Giorgetti(怡邦行最新獨家代理的意大利傢俬品牌)位於意大利的廠房,他們是家族經營,品牌創辦人已屆80歲高齡,但他仍然敬業樂業,對於旗下產品的原材料─木材有一份很深厚感情。我看到他拿着一塊木材訴說當中的故事,其眼神讓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他的熱誠。對他來說,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家族傳統。

記:歐洲有不少品牌都擁有很長的家族歷史?

K:是的,我想是因為他們不只為賺快錢而做生意。以一件優質傢俬為例,它耐用程度之高,可以由父母傳承給子女,依然歷久常新。你不能把它當成產品,而應以藝術品般看待。當然,有人會認為,生產如此耐用的產品不是生意之道。但我不認為是這樣,除了生意買賣,也得重視生活態度,(將家具)傳承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記:但現今流行的是「速食文化」,產品的周期變得很短。

K:或許如是,許多人都願意在電子產品上不斷花費。不過,換個角度看,一張優質椅子的價錢,其實與兩部手提電話差不多,但椅子可以用上十年八載。還有,當你揀到了一張適合你個人品味的家具,每有朋友到訪家中,便很容易打開話匣子,從設計師的靈感到創作故事,背後有數之不盡的話題,這不是很好的投資嗎?

記:工作以外,平時有那些消遣?

K:物質生活是無止境的,永遠有付擔不來的奢侈品。十分感謝父母的灌輸,我是個喜歡家庭樂的人。當人不斷成長,便會發現家庭的重要,很希望將自己擁有的與家人分享。

例如,我喜歡與太太看電影,每當有新戲上畫,我們便會第一時間到戲院看;與兒子一起時則喜歡為他拍照。我每年也會將他的成長點滴錄製成短片,當作生日禮物送給他,在一家人替他慶祝生日時播放。每年放假,我們又會到不同地方旅行,放鬆身心之餘,亦可以讓孩子擴闊眼界。其實,只要能與家人一起,做甚麼也會感到很滿足。

記:物質消費只是次要?

K:應該這樣說,只要懂得量力而為,不作過度消費,大家也值得為辛勞工作而享受一下,當是獎勵自己。只要是你喜歡的東西,無論價錢高低,都能帶來一份成功感和紀念價值,是朝着目標邁進的推動力。最重要是恰如其分,配合自己的身分。

記:早前你們為Giorgetti舉辦了一次活動,席間安排了不少著名酒莊的佳饟。你是很喜歡美酒美食的人嗎?

K:不只我,太太和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回想在加拿大讀書的日子,往往要駕車到很遠的地方才找到一間好的餐廳。香港就方便得多,隨時隨地也可以享用各種美食。而且,我也要趁年輕時盡情享受呢!

我也喜歡和朋友一起品嘗紅酒。畢竟,一瓶紅酒是否佳饟,能否讓人開懷暢飲,關鍵是你與甚麼人共同分享,而非以它的價錢來衡量。酒的質素高低,我反而認為是次要。

記:你常常提到家人的重要,是父母從小教導的嗎?

K:我相信是來自父母的身教。自加拿大回港已經差不多十年,我的生活其實沒有很大的變化,生活都離不開與家人一起。我是不需要大驚喜、喜歡穩定、舒服,有計劃和紀律的一個人。

記得在加拿大讀書的時候,我負起照顧一起生活的弟弟的責任,他亦很尊敬我,二人的兄弟情十分親密。

以前,父母每年會與我們兩兄弟一起旅行,所以現在我也很喜歡與太太和兒子外遊。

記:那你會怎樣教導下一代?

K:看着孩子一天一天成長,心中當然很開心,但教小朋友也一定會「勞氣」。我倒覺得是必經的階段,就如人生一定要經歷甜酸苦辣。教育下一代,最重要是以身作則,小朋友如一塊海棉,會從父母身上學習種種的行為和思想。正因如此,有了小朋友後,個人的責任感也更大。

在工作上,漸漸習慣用「教」的方式領導團隊。現在不能事事訴諸權威,無論是對同事或小朋友,都要耐心地解釋每一件事背後的因由。這亦有助他們思考,而不只是盲目跟從指令行事。公司亦很願意接受員工提出的意見,讓他們在工作上有所發揮。

人望高處,每個人都希望一展所長,現在就算是長者都懂得終身學習的道理。因為人要進步,才顯得生活有價值。我想,沒有人願意原地踏步的。所以只要是人生有目標,不論是高或低,都值得我們尊重。

記:中國人有句話叫「剛柔並重」,你同意嗎?

K:這是一句很好的話。面對不同情況,我們的確需要懂得收放,時剛時柔,最重要做到平衡諧和。舉例說,如果「只剛不柔」,沒有人願意與你共事合作,家庭氛氛亦不會和諧;若「只柔不剛」則容易變成懦弱,也不是好事。例如小朋友被人欺負,他也要懂得應付。工作上,只要有良好的態度和合情合理,盡力向客戶解釋,我不認為同事必須「事事say yes」。

記:現在的你算得上成功嗎?

K:我喜歡不斷進步,所以成功不成功反而不太重要。我很喜歡看冰上曲棍球比賽,套用冰曲教練的說法,「輸波時不要推卸責任,遷怒他人,而是要向自己說,明天要做得更好,有好表現是自己的責任。」無論對自己、家庭、公司,責任感比起成功與否更為重要。

記:人生中誰是你的效法榜樣或偶像?

K:那肯定是家父。他白手興家,把公司發展得有聲有色,我很尊敬他。他的人生格言是,「不要告訴我你做了多少,而是告訴我你做好了多少」。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將自己的辛苦掛在口邊,這不是成熟的表現,他重視的是成果。當你做出成績,其他人自然有目共睹,我很受落這句話。

家父還有一個習慣,便是將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從報紙剪下,然後在辦公室張貼出來,時時刻刻提醒大家。

至於偶像或假想敵,我認為與自己競爭更實在,沒有必要與他人比較。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生活愉快,身體健康,我已經覺得很好。

記:你喜歡簡簡單單的生活?

K:生活往往是愈想簡單,愈難做到。試想想,家財萬貫的人,生活怎樣簡單得來?

我自己有一句話,就是simple but detail。同樣是一張桌子,每個人把它放在自己家中,都有不同的演繹方法,用它來布置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空間。簡單不乏味,是很重要的生活元素。

記:可是忙碌香港人有這樣的心情嗎?

K:香港的社會步伐實在太快,大家沒有花時間經營生活上的細節。然而,香港人是很有創意的。只要給他們一點空間將步伐放慢,停一停,想一想,就能得出很不一樣的生活。這就回到我剛才所說,每人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布置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居,活出自己的格調,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手造肥皂只為最愛的人

蔣惠珍:手造肥皂只為最愛的人

一說起護膚,大家都會聯想到貪靚。但我十年前創辦天麗天然護理,推出自家研製的手工肥皂,並非為了貪靚,而是為了兒子,因為他有皮膚敏感,試過好多產品都無改善,我惟有自己動手做,機緣巧合下變成了一盤生意。

我是一名單親媽媽,當初跟他爸爸分開時,既無工作又無積蓄,環境真的很艱難。後來雖然找到工作,但又要兼顧工作及兒子,根本不會想到護膚,何況當時亦無錢買護膚品。

看書造梘 無心插柳變生意

後來一次逛書局,看到一本介紹手工肥皂的書,作者跟兒子一樣有皮膚敏感,但改用天然手工肥皂後,皮膚大大改善。為了兒子健康,於是我從台灣訂購少量材料自製肥皂給兒子用,效果果然很好。後來,愈來愈多朋友有興趣,但當時香港沒有出售所需材料,必須從台灣買,運費很貴又很麻煩。

我和朋友便嘗試從台灣集體訂購材料,然後把多餘的放到網上出售,結果很受歡迎,後來我和拍檔每人每月都有6000至7000元收入。於是,我辭去會計的工作,全身投入這盤生意。隨着手工肥皂在港愈來愈受歡迎,我們亦開班授課,穩定收入來源。

授課過程也看到人生百態。有一對母子令我印象深刻,兩母子來上堂,兒子已經20多歲,但仍然很樂意陪伴母親。又有一個男孩,甫下機回港就攜着行李前來,趕着製作一個心形肥皂送給女朋友。

其實,手工肥皂也沒什麼神奇,只因全部採用天然植物等原料,從而改善皮膚敏感問題。最有效的肯定是那份愛心,因為必須很有愛,才會花大量時間、精神和手工,去造一塊肥皂送給親愛的人。

匆匆十年過去,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開始投身社會工作,不用我太過費心。我的生意亦上了軌道,不用再像當年般,為了生計而日夜擔憂。現在我才有時間開始為自己護膚,希望不會太遲,哈哈。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婚」享微電影

微電影蹤迹處處,除了廣被用作宣傳產品,近年更成為新婚人士寵兒,找專業拍攝者製作有故事劇情的Pre-wedding微電影,在婚宴上搞「首映」,取代傳統的童年照Power Point式短片。更有本地導演正密鑼緊鼓,策劃拍攝「納米電影」,試圖為微電影帶來新定義和發展。

短片製作人及微電影導演Charles Chau最近憑人氣微電影《Hanging On\留言》爆紅。他說微電影可塑性極高,近兩年被廣泛利用作Pre-wedding短片,製作屬於新人們的回憶故事,迄今已拍攝了近二百部!「一對情侶由相識、拍拖到結婚,背後有很多感人故事,童年照片Slide Show已不再流行,Pre-wedding微電影有故事性,在婚宴上播放,賓客像看電影般,可感受新人的幸福。」

拍攝Pre-wedding微電影過程一絲不苟,Charles要在新人舉行婚宴前九個月至一年前準備,深入了解他們之間的大大小小的故事,然後開始寫劇本。故事怎樣鋪排、到哪兒取景、背景用甚麼配樂等,統統都要計畫好,十足拍長電影般認真。他最難忘為一位本地運動員拍的短片,「那位運動員比賽完後即場向女朋友求婚,拍攝時我特意租回運動場重現難忘一刻,出來效果大受新人和親戚朋友喜愛。」找Charles拍Pre-wedding微電影,五至十分鐘一齣短片,包劇本故事創作、燈光配樂、DVD連封面設計及海報兩張,收費由二萬至三萬元不等。現時他一年約接四十至五十個Jobs,平均一個月拍四至五齣Pre-wedding微電影,對這個新市場,他認為甚具發展潛力,「年輕人普遍易接受新事物,希望自己的婚宴與別不同,這個市場大有可為。」

著名本地導演麥曦茵(Heiward)執導過不少微電影,她認為:「其實微電影並沒有明確標準,對我而言,和有劇情的短片沒分別。時下本地微電影更成了廣告商巧立名目的手法,將產品植入其中,根本就是廣告,用了『微電影』這個名稱來包裝,吸引更多人點擊觀看,達到宣傳之效。」

Heiward執導的微電影《想給妳更好的》和《It's青春》,都是商業味較淡的作品,「我並不希望自己做的事純粹鼓吹消費,最少盡力在商業框架和限制內找尋意義,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呈現較正面的訊息和價值觀。所有創作,都可以不止淪為商業工具,被賦予正面意義。」Heiward表示只要創作人願意,也可透過微電影創作,為社會現象發聲,早前她就和男子組合PlayTime,為香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策劃了一個關於「兒童遊戲權利」的微電影《為遊戲平反》,又為愛護動物協會拍攝《如果這是文明》,帶出呼籲停止虐待和剝削動物的訊息。Heiward指出,內地微電影近年已發展成一個很廣闊的平台,廣告商出錢找導演拍微電影,不再純為植入廣告,而是由他們自由創作,題材五花八門。

談到新搞作,她透露了一項新計畫:「有一天跟創作團隊談起,微電影『微』的地步,我們已無法衡量,不如乾脆拍『納米電影』吧!我是認真的,團隊已在寫故事和做一些試片,是我公司試玩的一項新實驗,將微電影再縮短成『納米電影』,用三十秒至一分鐘講故事,帶來新氣象。」

澳門政府旅遊局最近為配合推廣「感受澳門‧動容時刻」的宣傳主題,邀請唱作歌手林德信及港姐朱千雪,參演微電影《邂逅‧感動》,由男女主角走遍澳門大街小巷,將當地浪漫迷人一面展示出來。澳門政府旅遊局香港代表蕭倩媚說:「以往旅遊局宣傳手法多以印刷媒體及電視廣告為主,像在報章雜誌、港鐵燈箱賣廣告,或跟業界合辦活動,但全部均屬單一方向式宣傳,內容較規範和硬銷;近年新媒體平台興起,如facebook、微博和微電影等,都是一些可跟大眾互動的平台和渠道。微電影比廣告時間長,但比一齣電影為短,容易令人接受,而且製作成本相對電視廣告低,內容也更多元化、更具效益。」

《邂逅‧感動》共分成三集,製造追看性,並特別安排兩個不同結局,由觀眾投選,又鼓勵他們寫下感想,「說得最好的,可贏得來回港澳雙人船票一套,結果短時間內吸引近千人參與,一傳十、十傳百,這樣的宣傳效果比印刷媒體更好。」蕭倩媚說。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人生有何意義

「開開心心say goodbye,其實心裏want to cry,各奔前程fly呀fly,你我友誼never die!」

這是女兒多年前幼稚園畢業紀念冊的留言。才五歲的小孩子,是原作也好,是抄作也好,就是寫得真好,令成年人看了會心微笑,音義俱佳,有動作有心聲……我們不都曾是這樣,簡單直接,純真可愛嗎?

這個暑假,因各種因素沒有歐遊,反而有時間和朋友詳論婚姻友情,人生際遇,再加上女兒適逢中學畢業,面臨升學決定。結果下半個暑假,家人朋友間又添加了人生前途、人生有何意義的大問題。這些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不知在萬千家庭說了幾十萬次,卻又大家多半是人云亦云,幾十年來都說不清向東向西,理想現實向何處傾斜的思維理據。

最後到了北京,逛清華大學城書店,看看新學年究竟擺在書店入門,重點推介的是什麼好東西?赫然發現有一本標題為《人生有何意義》的書,這不正是苦苦思辨的問題嗎?這書作者是胡適,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

胡適當然沒有和九州出版社合作,看來是有心人將胡適先生的文稿重新選輯,然後分類出版。好東西能復活真是美事。拿出三十大洋,看胡適,品胡適,虛心拜讀。

胡適,字適之,和美國哲學家杜威有些師誼。胡適有寫過讀書四到方法: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倒也是實用,不愧是讀過書的人,不是憑空猜想。胡適是新文化運動領袖,一百年前,開風氣之先,提倡白話文。胡適為北大教授、文學院院長、校長,一生有三十六個博士學位,由他來說人生意義,也值得後輩參考吧。

人生在世為什麼

1919年(民國八年) 胡適在《每周詳論》第三十一號,說了一個朱子平老師請教老朋友哲學家小山的故事。朱子平一生勤奮好學,就只想安份守己,養妻活兒,但身逢亂世,妻兒多病,一子早夭,時局一年壞似一年,一天六點起床,直忙至深夜,忙這忙那,為的是什麼?就是要吃飯,老婆要吃飯,小孩子要吃飯。朱子平說幾乎沒有一天不想這個問題,睡覺也喊着: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什麼?

生命意義在於人

胡適在民國十七年《生活週刊》二卷三十八期以「答某君書」,回答「人生有何意義」……「我細讀來信,終究覺得你不免作繭自縛。人生的意義完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貧,污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是在於自己怎樣的生活。

「人可以終日發白日夢,也可以發憤圖強,自己尋找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不明白?胡適再說:「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這個看來關鍵在人的意識、意願,責任不在生命,責任在人。

一年之後,胡適再加演繹:「人生如夢,故無所求。但無所求不是無為。人生固然不過一夢,但一生亦只有這一場做夢的機會,豈可不努力的做一個轟轟烈烈的像個樣子的夢?」

好了,當今太平盛世了好幾十年,就是祖國也大致小康,胡適那時亂世救國的心思還對現今世道有啟發嗎?

閒暇決定你終身

1932年胡適在《獨立評論》七號刊鼓勵畢業生防禦墮落。這個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問題啊!胡適傳授了三種防身的藥方:

第一是總得找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學問的老祖宗。好奇心是方法的第一步,為知識而求知識。第二是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你的閒暇決定你的終身!第三個方子只得一句話:「你總得有一點信心。」

當年胡適對畢業生分享生當這個不幸的年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自己的國家民族沉淪到這個地步……不發狂自殺,已算萬幸。」而胡適說:「這時候正是我們要培養信心的時候,只要有信心,我們還有救!」

不要誤會,胡適的三十年代中國比之今日的香港當更困難百倍吧?對理想人生的追求,我們比之抗戰時的中國,可否放棄於物資充裕之中?

人生的意義有了答案嗎?這又和家庭醫學有關連嗎?有一點兒吧!

人生意義=活的意義

胡適說的是哲學,科學的人生,胡適也花了大篇幅說科學的人生觀,個人主義的啟發;我輩悟性不高,也怪不了大師重複命題,而家庭醫學總算是一們人生學問,新學醫同學不解的大熱問題是為何選擇醫生行業?為何選擇家庭醫學?不就是問作醫生有何意義?胡適不也傳授好奇心,閒暇決定人的終身和人總得有一點信心嗎?

我們醫生群體,強的是生病藥理知識,都是生的學問,如何「生」如何「死」下去,還有科技支援,但人生「活」的學問,才是大問題。

依胡適的說法,人生的意義就是活的意義,光想有什麼意義,不如作有意義的事情,生活中的行動,由人決定,行動生活的互相影響,意義就出來了,生生不息,榮辱福勞,無窮的樂趣,無窮的可能,人生就有了意義了。

大師重複的說,再有三種防禦墮落的藥方,在王陽明《大學問》中,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坐言起行,而「行勝於言」,這可也是清華大學的座右銘!我們如何「生」「活」,這不是很明顯嗎?


撰文︰陳選豪醫生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快樂是什麼

有些人很介意別人怎樣看自己。有些去到一個極端時,他們就豁了出去不再理會別人怎樣看自己,而做出瘋狂的行動,而最終也得不到快樂。快樂是什麼?我相信人生每一個階段也有不同的尋找快樂的方式和答案,而現在的我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會是:自我肯定。肯定自己的選擇,肯定自己做的事。肯定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肯定自己所相信的事。我相信世界上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道德價值觀,而這個價值觀可能來自成長,或身邊的人和灌輸,但最終要去怎樣看事物還是要自己決定。一個人,如果只活在別人的期望和眼光中,注定是痛苦的。人,永遠不能控制別人怎樣想,也永遠不能去確定別人是否可靠,所以唯一能肯定的就是自己怎樣想,而可以肯定自己就會得到內心的安全感,也能夠知道怎樣去對待每一件事情。以前常覺得很多事都無法在自己的掌握和支配之中,但這其實是宇宙的真理:我們根本無法控制所有事情,事件是不能改變的,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當肯定地知道自己內心要的是什麼,就能確定自己正在用什麼方法去面對事件,靜心地接受所有事情發生,因為這樣也能夠看得到自己的限制和能力,也會看清楚,其實自己真正擁有的是什麼,感恩所擁有的,並知足。

當一個人能確定自己所擁有的是什麼,才能和其他人分享,而不需要利用別人去肯定自己的存在,無論那種利用是依賴別人的善意和關心,還是埋怨別人的殘酷。當心態能調整好,關係就是建基於享受快樂的付出,並時刻感恩他人的分享,對現在的我來說,就是快樂。

梁祖堯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精神鴉片之中港矛盾

一句What the fxxk,幾千人迫爆西洋菜街,口角動粗;有傳媒頭版以「香港病了」為題。本會研究總監孫柏文認為,這是中港矛盾的延伸,因為一方認為連法輪功在香港的生存空間都被打壓,代表言論自由已死,大陸制度take over;有休班警員參加的一方,憤怒的原因,是認為自己被屈「公安」。WTF教壞細路,who cares?

香港病了,相信無人異議。問題是病源何在。可惜,這是一個信仰問題,多於科學數據能解答的問題。把這個問題,放於佔中支持者面前,我肯定他會念咒語般跟你說香港病了,是因為沒有普選。放在本土派面前,會是大陸蝗蟲,再加中共令香港沒有普選;土共會說是反中亂港勢力;本港某些公立野雞大學的師生,會認為是地產霸權,然後會說政府應該投放更多資源於專上教育。社福演員會說,香港貧富懸殊,政府應該制定長遠的福利政策,潛台詞是要政府招聘更多社工派納稅人的錢。總之一個問題,各自表述。

純以經濟指標分析,香港有病,於外國人來看,其實匪夷所思。失業率不到4%、罪惡率低、庫房水浸,全部都是歐美民主國家夢寐以求的。堅尼系數之繆誤,我早已用北韓的例子說明,不贅。

樓價爆升,說穿了,影響不到10%的香港人。不過10%的人,看着身邊九個朋友發達,自己沒份,聚集一起所產生的負能量,確是不可小覷的政治能量。政治上人少聲大戰勝沉默大多數,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James M Buchanan的公共選擇學說(public choice theory)早提供了解釋,大家可於網上查考。

另外,我認識許多人翻身、發達、上位,都是這10年的事。然而,如果社會上一些人把握不到這黃金10年,看見人家好,自己不好,也實在要製造一些理由為自己解脫。要承認和面對自己的失敗很難,所以從地產霸權到中港矛盾,應運而生,成為許多人的精神鴉片,某些政治演員亦樂於成為這些「毒品」的拆家。

港人的心理失衡

不得不提,中港矛盾能於一兩年間成為上述人士的頭號精神鴉片,一次在瑞士觀光火車巧遇一位手戴江詩丹頓、自稱香港人卻操流利普通話的朋友有很好的解釋:「十幾年前,香港的貨櫃車司機到綜援人士,有經濟能力到大陸包二奶,是極不正常的事。就算是美國的貨櫃車司機,有這個能力嗎?」

有人可能會質疑,我說中港矛盾,像問題只在香港人身上,可是中共的體制,真的不會破壞香港的制度嗎?會,不過像許多外來病毒的入侵,令人一病不起的,是個人體質不好為根本。正如老千騙人,都是以意志薄弱者入手。例如什麼港人港地,還不是香港人自己開城門讓人入侵嗎?現在誰在說,就算投了港地,也不會平賣給香港人?

香港有病,令中港矛盾有價有市,不過輿論提供的解決方法,離不開政治手段,例如普選或派糖。可是,人類互相比較的深層次心理問題,我看不到政治能夠解決。比WTF事小而引起更大的衝突,將會陸續有來。

王弼 獅子山學會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廚餘生產蚯蚓糞肥教學

引言:
近期越來越多人繁殖蚯蚓作分解廚餘,
亦有好多朋友向我查詢飼養及繁殖方法,
有見及此, 我決定花點時間寫下教學...
這教學是經我多年自家室內繁殖蚯蚓的經驗結集所得,
適合香港氣候在室內環境繁殖, 無臭無蚊蠅,
養定後蚯蚓數目一個月增加一倍, 直到箱子飽和為止,

注: 以下方法並非唯一飼養/繁殖蚯蚓的方法, 網上也有大量教學用其他方法繁殖, 一樣成功

事前準備物資:
1. 一個大塑膠箱 (在日本城買一個裝衣物的大膠箱即可)
2. 椰泥
3. 太平二號紅蚯蚓

開箱:
1. 在大膠箱底下鑽幾個小孔, 以免箱底積水, 小孔不用太多, 也不用太大, 否則蚯蚓會從小孔爬出來,
2. 如膠箱有蓋, 請在蓋上也鑽十個小孔透氣,
3. 浸濕椰泥, 等半小時充分發漲
4. 把蚯蚓和椰泥推入大膠箱, (每一包椰泥加 500g 蚯蚓)
注: 椰泥的深度最少 15cm, 如果泥太少, 請用一個較細的箱或多買兩包椰泥
5. 蚯蚓在剛剛轉換了環境後會逃跑, 緣箱子邊緣爬上及箱底小孔走出, 所以要加倍留心, 養定後便不會再跑

飼養環境:
1. 蚯蚓喜歡陰暗潮濕, 怕光, 遇光會鑽入泥中, 不可曝晒, 更不可乾燥,
2. 如果箱子沒蓋, 蒸發量大, 可定期用噴壺在表面噴水, 以保濕度
3. 箱底不可積水, 積水會浸死蚯蚓, 以及發出惡臭, 所以箱底一定要開窿, 噴水後水份可在底窿自然流出

餵食:
1. 用一切家居廚餘去餵蚯蚓, 如水果皮, 蘋果芯, 蔬菜的根, 莖部, 摘下的菜葉, (千變萬化, 廢物利用, 不能盡錄)
2. 所有食物一定要埋入泥下, 不可曝露出空氣, 否則會惹果蠅, 蟑螂, 螞蟻及蚊滋
3. 埋入泥下的食物在 2-3 日內會變黑腐敗, 之後蚯蚓便開始進食, 一般 7-10 日後便會完全被消化, 變成一堆黑色的蚯蚓糞
4. 蚯蚓吃一切經過腐敗後的植物, 不可餵奶品肉類, 不可餵油盬份高的食物, 不可餵辛辣酸性及刺激性的食物.
5. 蚯蚓食量驚人, 兩天可吃下跟自身重量一樣的食物, 即是 100g 蚯蚓每天可餵 50g 食物
6. 蚯蚓捱餓能力驚人, 一兩星期不餵也不會大量死亡, 但必須定期噴水保持濕潤

繁殖:
1. 太平二號蚯蚓平均 2-3 星期便由卵囊孵出, 4-6 星期便成體,
2. 雌雄同體, 異體受精, 交配後每隔 1- 2 天便產一次卵, 每個卵囊平均生出 3-6 條小蚯蚓
3. 每條成體蚯蚓理論上每個月可繁殖 ~100 條小蚯蚓, 但實際上由於空間和食物上的限制, 每個月的數目大約只增加一兩倍.
4. 蚯蚓的繁殖率只限制於食物, 空間和飼養密度, 當箱子中的密度太高, 數目便會增加得很慢.
5. 如要大量繁殖, 最有效的方法是一開始便用一個巨大膠箱, 提供充裕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每天餵食.
6. 頸上有斑的是成體, 頸上無斑的是幼體,


FAQ:
1. 太平二號跟公園掘出來的蚯蚓有甚麼分別?
太平二號紅蚯蚓與公園掘出來的蚯蚓是不同品種, 是國內專門培育出來大量繁殖及分解廚餘用的,
公園的蚯蚓有以下特點:
a. 是深層蚯蚓, 喜歡 30cm 以下深的泥中生活, 而太平二號是表層蚯蚓, 可在最表層的泥中活動
b. 喜歡在混有砂石的泥中活動, 而太平二號不需要砂石, 可在 100% 有基物的泥中繁殖
c. 需要進食完全腐爛分解後的食物, 而太平二號可進食半腐爛的食物,
d. 成長期極長, 繁殖極慢
由於以上原因, 沒有人會繁殖公園捉回來的蚯蚓

2. 可否不用椰泥, 而用種花的泥土?
種花的泥土混有砂石肥料, 不宜用來養蚯蚓
唯一可考慮的是沒有加入人工肥料腐植土
其實報紙或紙皮也可用來作底材, 報紙上的彩色油墨或許會含有毒物質, 我絕對不建議

3. 養蚯蚓有沒有臭味?
飼養正確的話完全沒有臭味

4. 蚯蚓箱泥表面有好多白色一點點的虫仔, 行動極緩慢, 如何清理?
那些是螨, 當餵食太多, 營養過盛時便會出現, 對蚯蚓無害, 不理也可
如果真係太噁心, 可以把表面的泥土移去 (螨喜歡聚居在泥表), 減少其數量,
之後持續一兩個月減少餵食份量便可有效抑制,

5. 蚯蚓箱惹來好多果蠅蚊滋, 如何處理?
果蠅滋生的原因是食物曝露出空氣中,
只要泥土夠深, 加上嚴格遵守食物不可露出空氣的原則, 果蠅好快會消失...

6. 要不要定期換泥/加泥?
不要, 開箱時用的椰泥, 在兩三個月後會慢慢分解, 之後變成蚯蚓的食物, 最終成為蚯蚓糞
由於蚓糞是由植物腐化後再經蚯蚓消化而成, 所有可被吸收的養份已經被利用, 保水力強而不會發霉,
是種花的上佳肥料, 亦是最好的蚯蚓底材,
如果太多蚯糞(泥)的話可以移除一些用來種花..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上死神的課 學生命的美


睡在冰冷的病床,被死神的鐮刀扣在喉頭,人通常會反思自己的一生,反問自己:「這一生是否無憾?」我叫Feisal Alibhai,44歲,我是哪個國家的人?噢,請等我一下,容我致電我老婆問問,因為以往印度及巴基斯坦曾經是同一個國家,我的長輩來自印度,但我在剛果共和國出生,在印巴均沒有親人,但我老婆的家人已經由印度僑遷至巴基斯坦,噢,請等我一下,Hello,Darling……她現在決定了,我是巴基斯坦人。

工作狂 忘記了家人

我曾經在比利時、加拿大、美國、阿拉伯及香港居住過。1990年我從美國的大學畢業後,在華爾街任職投資銀行家,說得一口流利法語的我,周旋於美國及法國的各大企業間,如法國巴黎銀行等,為兩國的大企業出售及併購資產,但那僅佔了我一生的一小部分。1992年,我搬到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開設了我位於東歐成衣及紡織公司的採購分部,其後,我的生意愈做愈大,遠至蘇丹、馬達加斯加、剛果等地都有業務。

我享受在工作上拼搏,佔了八成的生活,每日工作15小時,到外地公幹大多選擇夜機,睡覺與機程合一,節省時間。直至35歲那一年,我體重一周下跌了5公斤,吞嚥困難,其後被證實患上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Tumor)第三期,那一刻,請問工作還有多重要?

當時公司與12個國家有業務往來,我只需跟下屬們交代一聲,公司不會天翻地覆,但我最愛的家人呢?其時,我的老婆27歲,兩個可愛的兒子只有1歲及3歲,過度緊張的生活確實為我帶來財富,但身體卻腐壞。萬般帶不走,死去時,只有你穿着的那雙襪子隨你深埋泥土吧?

我曾經聽說過,要人學懂一個教訓有三種方式——推你一下(Push to learn);狠狠踢你一下(Kick to learn);以及,打斷你的腿(Break to learn)。我屬於第三種,痛徹心扉後才汲取教訓。其實還有第四種(Bury to learn),就是當你化成一抔黃土,你才會深深明白並且後悔;但我不想成為第四種。

經過三次手術及20次化療後,我康復了,其後在杜拜成立了一間醫療公司,為旗下會員提供24小時緊急醫療服務,安排醫生診斷及治療,如今拓展至本港及內地。

大部分港人有誤解,以為外國醫療質素較本港佳。但事實上,在外國患上癌症,醫生或只會吩咐你回家休養至人生最後一天,即使你冀望窮盡金錢換時間,外國醫生亦不情願為你延壽。香港擁有優良的技術治病及效率,我希望為本港及內地會員安排一流的醫療服務。

我感謝上天,至少我不是死於突發性心臟病,非上一刻侃侃而談,下一刻身處極樂。人心底有多少個願望?多少個又即將成為「遺願」?

病後我減輕自己的工作量,練習冥想及瑜伽,與家人多相處,重拾身心健康。Die in peace的唯一真諦,只有你盡力圓滿地活過(Fully live),跟隨自己的意思及夢想去生活。目前我有一個5年計劃,期望可帶着家人環遊這個美麗的世界,感受世界之大。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癌症有機會復發,若現在我問自己:「我這一生是否無憾?」我會回答:「是的,我盡力活過,就無憾了。」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設計創業生存十招.二之一

設計創業生存十招

「我有衝動想對他說,你找別人吧!」設計師J滿肚子氣,似乎要把內裏的屈結都一下子發洩出來,找個沙包狠狠打一場。

「究竟我是創意總監還是他?」J所指的他,就是那位對設計一竅不通,但仍然要指指點點的客戶R。

其實像這樣的客戶大不乏人,許多客戶真的以為在平面上配搭圖案、線條和顏色,就像配搭衣服那麼簡單。他們並不知道當中涉及許多學問,而J也懶得花時間跟R解釋,因為憑以往經驗,這只會是一場沒結果的仗。

追本溯源,J心想: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已經沒得救了!

Logo是客戶R剛開業時,由他自己親自操刀,東拼西貼,把別人的商標修改一下,勉強湊合而成的,他還自以為是傑作,問J:「這個Logo不錯吧!」

J只答了一句:「可以改動嗎?」

R臉色一沉,J已經得到答案。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都會覺得──這只是另一個倒楣設計師的故事吧。

當然,像這樣的事情未必會發生在名聲響噹噹的明星設計師身上,因為他們的江湖地位,已給他們有選擇的權利。

那麼,對於新進設計師,難道委曲求存,就是在這行業裏創業的必經之路嗎?

有人會說:「中小企都是這樣的,這叫適者生存。」

第一招:大小通吃

中小企若要在香港的商業生態環境裏站得住腳,就要守得住客路,保住生意之本。而為了生存,不少本地設計公司都會招數盡出,開源節流──

許多設計公司為了生存,變得飢不擇食,甚麼類型的客戶和業務項目都會承接,由桑拿、麻雀館到高級食肆、上市公司都不會放過。其工作收費通常都很有彈性,善於摸底,以客戶的預算為依歸。總之,大有大做,小有小做。

第二招:低價賤賣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香港的設計學校愈開愈多,有政府資助的、有海外來港設校的,還有私人辦學的。

這些設計學校所訓練出來的畢業生,還有海外畢業歸港的一群,再加上一批在過去十多年受科網潮洗禮,而以自我教育修成正果的數碼新生代,合起來的人數,使設計人才供應劇增。有些找不到工作的,就索性接freelance,以低成本、低收費方式謀生。如果做設計師像會計師、律師和建築師一樣,要通過公開的專業標準試考核才有專業認可資格,那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入行。

由於入行門檻低,水平參差,供應泛濫,有些公司為了生存,不得不以低價搶客。

第三招:做Free Pitch

Free pitch即「無償競稿」,是指幾家設計公司為爭取某一個設計項目工作而向同一客戶提供設計方案以供挑選,最後獲選者可取得設計合約;至於落選者,則不會取得任何報酬。

雖然香港設計師協會早已發出會員指引,也有不少明星設計師和前輩力陳free pitch的禍害,但事實上free pitch仍然橫行。

我們的特區政府也曾在其招標的程序中,率先做了個壞榜樣,間接鼓勵free pitch。於是,把free pitch說成是設計公司必須投資的一部分,便成為了一些客戶用來壓搾沒有議價能力的小公司的藉口。

有些客戶更為了滿足公司投標的指引,要貨比三家,於是會找多於一家公司來投標,雖然他們心中早已有心儀對象,中標者甚至已有定案,但仍然會公開招標,戴上假民主的面具。

獲邀競投的設計公司也心知肚明,知道整件事只不過是一場遊戲,但人在江湖,也只有抱着參加一個賞臉派對的心情,投入最小的資源敷衍了事。始終山水有相逢,只希望未來有些無傷大雅的小項目,會從客戶的指縫流出來賞給他們吧。

設計創業生存十招.二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為什麼香港沒有第二個張國榮?

香港人為什麼如此懷念張國榮?我的意思是──我們竟懷念哥哥到這個地步?

才華橫溢、迷人的歌聲、玫瑰一樣的美貌……這些特質固然令人非常懷念哥哥。但同是一代巨星的羅文和梅艷芳,群眾對他們逝世十周年的哀痛程度也不同於張國榮吧。香港人懷念哥哥到一個地步,4月1日未到網上已熱烈討論了幾個月,十周年紀念日當天文華酒店外逾千人悼念,沒去文華的都各自在心裏懷念哥哥。朋友、家人、同事,見了面都在談論張國榮。十年,為什麼仍有這麼多人為哥哥哭泣?

愛什麼、恨什麼

最近有人把一張成龍與張國榮的合照放上網,有網民評論:「該死的又唔死!」我跟朋友們吃飯聊天,談起這個網民的評論,幾乎所有朋友都拍枱大叫:「中呀!」「對呀!」我想許多香港人對哥哥的懷念,早已超越了他的風華絕代與歌藝才華。我們懷念的,還有張國榮所代表的一個年代,和那個年代的價值觀。張國榮所象徵的價值,跟成龍所象徵的價值就好像兩個極端,網民愛一個,恨一個,香港在張國榮離世十周年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悼念,其實反映了我們的社會愛什麼、恨什麼。

I know,這篇文章寫得有點認真,不太像平日的我。沒有換人,不要每次我稍稍認真了些就說換人,我也有認真的能力,每一個字都是我王迪詩親手寫的,如果有人能代替我的話無任歡迎,因為我想回被窩裏讀我的小說。但今天有些想法不得不說出來,4月1日以前沒有寫過什麼悼念哥哥的文章,因為許多人已經寫了,我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想念他吧。4月1日之後,我倒是想寫一寫我們切切實實失去了張國榮十年之後的日子,寫到這裏還是禁不住吐出了一聲「shit」。

沒有明星的年代

很多人都說這個年代無法出產張國榮、梅艷芳那樣的巨星了,可是沒有人能告訴我為什麼。Okay,我知現在有微博,有facebook,歌手藝人流行把每天的行程巨細無遺地公開出來,家裏的貓、新買的鞋,這些都能在微博看到,再說還有狗仔隊,令藝人的生活不再神秘,而明星卻是有距離感的,所以資訊發達令今天成為一個沒有明星的年代。

但有一點讓我感到奇怪,我這人從來不看八卦雜誌,也不看藝人的微博,那他們對我來說應該很有距離吧?哪為何我依然不覺得他們是明星?我也曾經想過,會不會是上天停止派天才來到凡間,所以現在的人只能靠名牌衣服、宣傳包裝來充當「明星」了?但看看西方古典音樂界,每個年代都一樣人才輩出。香港之所以無法再出產張國榮那種級數的巨星,除了歸咎風水,我想就是因為整個社會的氣氛和人的氣質都已經完全不同了。其實不止香港,地球人對於什麼叫「靚」,什麼為之「好」,顯然也跟往時很不同了。從前會紅的是貓王、Beatles、張國榮。現在呢?Psy。

哥哥當然是獨一無二的,世上不可能再有第二個張國榮。但每個時代都應該有一兩個出色的人物,教人世世難忘的人物,直至地老天荒仍然有人記得。香港這個年頭卻沒有什麼特別的人物值得記住,只有平庸。

王迪詩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工廈有機種植 健康烏托邦計劃


•位於粉嶺安樂門街的IPC工廈卧虎藏龍,由餐廳至天台都在推廣健康的重要。



數年前看過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除了換來捧腹大笑,更令人警覺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高人存在,擦身而過的平凡人隨時武藝高強,亦令觀眾相信只要「信念」還在,「希望」永磨不滅。

這雖是電影劇情,但現實生活中,正有一班人憑着信念默默起革命,他們最終目標及肩負的大志,竟然想影響整個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他們當中有發明家、搞農業技術的高手、國際知名的芭蕾舞者,這群高人藏身於粉嶺工業邨的一幢七層工廈,進行好比打造「健康烏托邦」的計劃,到底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

這幢七層工廈坐落粉嶺工業邨,與其他工廈並排而立,但其外觀有點與別不同,地下是一間裝潢簡約精緻的餐廳,再從外牆往上看,於一些樓層可以看到不同的植物茂盛得枝枝出牆。不說不知,整幢工廈的打造,由地下至天台,其實都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鑰匙。

廠廈內一班高人一身「武藝」致力用來增強大家對健康的重視。身為發明家、工程師、研究中西醫學與自然療法集一身的李維恩(Vian),是這幢七層工廈的老闆之一;而精通有機種植兼烹飪、希望將藝術溶入生活中的Steve,則是餐廳的行政總廚;至於名聞芭蕾舞界的曾雪麗(Lili),也在這幢健康工廈中,擔網演出重要一環,統籌烹飪班的課程,以自己對禮儀及親子的專長,從烹飪中教育家長與子女的溝通技巧,使健康理念從小朋友開始承傳下去。

研發!工廈中的天然食材

位處地下的IPC++Foodlab餐廳,以有機食材來烹調菜式作賣點。多層工廈內則自設數千呎的有機種植場,主打培植極具藥用價值的姬松茸,也有種植蘿蔔苗、火箭菜、番茄、小麥草及各類香草如金不換等等,行政總廚Steve說:「我們也與一些本地有機農場合作,我本身也有開餐廳、搞農場及研究有機種植的經驗,對此比較嚴謹,一定會親自去了解這些農夫的種植過程及種植方法,從而挑選合作對象,與本地農場合作,能縮短運輸過程,盡量斷絕在運送期間發生污染的機會,才能確保食材的質素。」

餐廳能自供自給部分有機食材,加上與其他農場合作,使餐廳的菜單可以每兩星期轉換一次,以確保客人能吃到當時得令的有機蔬菜,Vian說:「我們對肉類也是嚴格挑選,我們不用紅肉,亦追求少肉多菜,人類原始生活的設定就是要跑好遠,拿着一支茅才叉到兔仔、魚兒,還要很久才有所捕獲,人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肉,每日幾拾gram已經足夠供應我們身體對肉類蛋白質所需。」

餐廳揀選的白肉中,最安全及相對多選擇的就是野生海產,至於同屬白肉的雞,則要遲些才有供應,Steve解釋:「我們現於內地找一些農夫來飼養,正物色一些走地雞種,但怎樣也要犧牲一兩代雞隻,因為那些雞種都有打過針,要等那些雞淨化一兩代,才能繁殖絕對安全的走地雞。香港自從有禽流感後,做不到傳統的養雞法,如用板藍根防止雞隻熱氣,綠豆水防雞瘟等。」

天呀!我們每日在吃什麼

根據Vian對生態環境的研究,我們每天究竟吃了什麼東西,從他口中吐出的一字一語,除了震驚還是震驚,原來香港人每天所吃落肚的食物,污染得如此嚇人。Vian說:「大家在街市買到的東西,或出外吃到的食物,多於九成不是本地種植,都是由各地運來,當中又以內地入口為主,這些在內地出產的蔬果及肉類,基本都用低成本的殺蟲方法,以鈷60的輻射將蔬果全部照過才可以出口,這還是法律規定的做法,變相用輻射殺蟲;還有用甲醛來延長蔬果的存放期,甲醛是製造膠水的物料,甲醛加酒精還是浸死屍的絕好材料,這些全是致癌的防腐劑。」除了蔬果,肉類也不遑多讓,Vian指香港的雞隻一定要打了針才可以出售,內地更不用說,除了打針外,還有各樣古靈精怪的化學物、激素,食用後連男士的胸部也會脹起來。豬牛羊養飼的方法,也是用大量藥物來令牠們減少生病或互相感染。每天在吃進這些化學物,我們的健康如何得到保障?

破格!食落肚的美味良藥

因為這些噁心原因,我們的健康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導致Vian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夥伴,提倡以Growing、Cooking及Dining這種由種植、繼而烹調及至進食吸收都顧及到的內外健康理念等,來建設這幢健康工廈,Vian說:「我們很想把整體的健康鏈做好,因為單單靠醫治已不足夠抵抗損壞健康的根源,最重要是日常生活習慣,而『吃』是很重要的一環;反正我們團隊有人懂得種植,我們又有技術去營造更加自然的室內環境去培植農作物,種得更好更健康,也有專業意見對客人的身體從食療中給予幫助,為個別客人設計針對性食療。我們決定種姬松茸,就是以既有藥療作用又好味的條件作決定,眾所周知,通常食物利口不利身,但我們已打破這個常規,在這裏用膳可以『嘗』到治療於口腹之樂中。」

餐廳即使在平常的餐單上,也可看到每類菜式旁都加上不同icon,提醒那些菜式適合三高人士、那些適合癌症病人食用,甚或為患有各類症狀的客人設計食療餐單,但必須要預訂,才能以新鮮食材來確保客人的健康。據Vian透露,長遠來說,這種預訂的餐飲服務將是餐廳未來的重點發展項目。

Steve補充:「未來的menu會愈來愈豐富,就算有客人需要減肥,我們會推出減肥瘦身的餐單,但人人體質不同,我們會有適合不同體質的減肥瘦身餐,例如陰虛、熱底或附帶其他疾病,就要對症下廚,不能亂吃減肥餐,當知道客人的體質,無論是降膽固醇或心臟有問題等,這些我們都可以兼顧得到。」雖然餐廳正式開業未夠一個月,但採訪當日的午膳時間,餐廳內竟也座無虛設,似乎有機食物這賣點已有一定吸引之處。

購置一座工廈不用來收租或投機獲利,反而投資在推廣大眾健康的範疇上,同時也是生意人的Vian這算盤是怎樣打的?他說:「我們搞IPC++Foodlab的原因是希望可以大範圍地影響社會,將我們的食物去介紹給追求健康的人,將這種健康文化影響別人,希望其他行家都有這種態度去面對食物。」

看整幢工廈的設計概念,肯定耗資不菲,如何令這種文化推及給低層社會的人都可以受用?他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預了虧蝕一段時間,但Steve經常提在唇邊,指水壺電話初期也難賺錢,但只要產品有需求有效用時,就會普及,只要生產量高,成本會愈來愈平,而且我們的價錢真的不難接受,加上食物質素,你會發現價位很合理。」看看餐牌,一個set lunch包括一客有機紅菜頭湯、炒番茄乾及朝鮮薊配黑橄欖天使麵,盛惠65元,相比很多以健康食材為主的餐廳,都可算是開心健康價。

承傳!另類的一條龍服務

提到有機種植,Steve素有研究,問他「有機」何價?他竟說:「在中國,3萬元即可取得有機驗證,在很多地方,有機驗證沒有法律效力,只是一些團體的契約,屬非政府驗證,我們提供的食物質素,最後還是由我們IPC這品牌自己把關最穩陣,為此我們已計劃幫助本地農夫種植有機農作物,因有些規模小的農場未必能夠取得驗證,但我熟悉他們,知道那些農夫有誠意耕作,有能力種出一些好的農作物,對於這些農夫,我們會給他們一些技術支援,再給一些種子他們栽種,種好後我們又會全數取回,大家互惠互利。」

他們還會將這種互惠互利逐步擴大,除了提供種子,還會給農夫一些好苗,因IPC有完善的實驗室去培植壯苗,加上有高科技的方法令植物的經絡更加通暢,使植物有更高免疫力去生長。

Vian還指出有很多農夫不懂得應用有機農藥,他們亦提供一些技術支援:「其實我們不是反對用農藥,我們不會看着害蟲破壞農作物而什麼也不做,我們也用有機農藥,嚴格來說稻草人都是有機農藥。」

據Steve解釋,遇到一些很密集的害蟲,可用一些天然農藥如利用煙草浸的水、稀釋魚藤等對付,甚至將這些滅蟲植物種在農作物四周已能做到滅蟲效果。除了提供一條龍的種植方法給農民外,連七層工廈也提供由外至內的健康服務,地面餐廳擺明車馬以食得健康為賣點,一樓設有8000方呎廚房,雖然仍未正式投入服務,但以Steve統領的烹飪團隊,於不久將來以此作為到會服務的基地,可提供數千份的食療餐,並長期送到客人家中。二、三樓則是抗衰老中心,裏面設有由Vian及拍檔發明的多款健康產品,四、五、六樓及天台除了種植有機農作物外,還有容納數十人的烹飪教室、研發室、有機泥土消毒室及陳列室等。若形容此大廈為拓展「健康烏托邦」的大本營,絕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