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設計生活

李穎文
聖保羅——設計.改善生活的法門

19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有一成,時至今天,已超過一半人居於城市。隨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問題愈來愈多,城市需按不同的變遷而重新設計。

本版將依次介紹哥本哈根、京都、巴塞隆拿、倫敦、曼谷、柏林、巴西聖保羅和深圳等八個城市,帶大家穿梭不同設計城市,深入解構當地設計獨特之處,並從城市空間規劃、交通網絡、公共設施、教育及文化傳統等方面,探討「城市設計」如何解決當地人的實際生活問題。

巴西,2016年的奧運主辦國,冒起速度驚人的金磚四國體系。聖保羅作為巴西最富有及人口最多的城市,從城市中心至周邊地區,人口接近二千萬。在這裏,有人乘直升機上班下班,同時,亦有人每天都繼續為生活愁煩、奔波忙碌。過千萬人在這座巨型城市中過日子,在狹窄的罅隙中,當中貧富懸殊的問題日益嚴重。這裏除了是南美洲的金融中心之外,也是藝術和設計的重鎮,每半年就會上演一次全南美洲最大型的時裝展,把南美風情的奔放熱情帶到國際設計舞台的前沿;這裏也可以找到巴西最著名的建築師Oscar Niemeyer的作品。繁華背後,在聖保羅懸殊的生活環境中同時找到大量貧窮人口、垃圾山、貧民窟……這個看似在社會和經濟上都存在極大差異的城市當中,設計除了是消費品之外,還擔當着什麼角色呢?

貧民區辦工作坊

近年巴西經濟起飛,社會的中上階層愈來愈富裕,但低下階層並沒有因此而受惠,依然有人要露宿街頭,無家可歸,在巴西的街頭,每隔兩三分鐘便會看到有人推着木頭車拾荒,同一時間,又會見到衣着光鮮的富有人家走到街上,這些都同時出現於同一場景。

聖保羅有兩成人口生活於貧民區,生活其中的居民因為學歷低和經常受歧視,很多人都不容易找到工作,有設計師於是成立了一個志願組織,希望可以幫助這群主婦,讓她們學會自己設計手袋和錢包,那就可以多賺一些外快,幫補生計。設計師除了引導和鼓勵這群主婦學習設計外,還讓她們接觸其他相關技巧,例如團隊合作、市場觸覺、產品開發等,讓她們可以學會設計基本流程的各個步驟後,便可以由自己一力承擔整個手袋的生產線。

設計師除了在貧民區開辦工作坊外,亦協助主婦接洽訂單,開拓更大的市場。他們還找來製作材料——舊帆布。用舊布做袋,環保之餘成本亦低,很多用來做袋的舊帆布都是由商業機構捐贈出來的。整個設計課程由開始至今已經超過一年,設計師不希望把事情推展得太快,因為不希望這裏變成工廠。為何他們不嘗試把生意做得更好?若果他們賺得更多錢,不是會令這些窮人得益更大嗎?想深一層,如果我們將事情推展得太快、太急進,可能就會影響到這群人原本的和諧生活,或者會一時適應不了過度發展的改變,結果可能弄巧反拙。經濟好,中上階層的消費力就愈強,生產愈多、購物愈多,同時亦會製造更多垃圾,消耗更多的資源,對環境的破壞就更加嚴重。聖保羅的設計師花了不少心思和氣力將廢棄物重新投放於設計和生產流程中,令資源可以循環再用之餘,低下階層居民又可以為生活找到出路。

拾荒者組織合作社

大約三十年前,有八個拾荒者組成一個合作社,大家一起收集和變賣垃圾,最初從一架木頭車起家,時至今日,聖保羅已有九十個收集廢物的合作社,那裏沒有老闆,彼此地位平等,有事情要決定,就會進行投票,少數服從多數。他們更會用貨車到住宅、公司或工廠收集垃圾,運送回來之後再進行垃圾分類,然後再轉售給其他公司循環再造,他們所賺取的金錢足夠用以購買食物、付房租和作生活之用。正因為有人逐件逐件去分類,這些看似沒有用的垃圾,才可以被送到下一站,由其他合作社的朋友重新設計。他們把垃圾堆中的電線,纏上不同顏色的線,改做成不同的飾物,把它們重新投入市場。這些從前的拾荒者運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重新去發掘自己的創意和手藝,以至生活不用再依賴政府的救濟金,自力更生。

合作社的設計有時或會欠缺市場觸覺,專業的設計師就會協助他們改良和開發這些產品,透過舉辦大大小小的展覽去推廣這種結合環保和關懷社群的設計,不但令有需要的社群受惠,設計師本身亦有所得着。

彼此合作達雙贏局面

無論是社群或者是設計師,其實同樣需要為餬口而奔馳,如果大家能夠彼此合作,甚至可達致雙贏局面。其實巴西的設計工業有其本身的問題,年輕的設計師想入行並不容易,於是他們便要自己發掘在傳統工業以外的設計和生產模式,例如採用循環再造的物料,把成本降低至更合理的水平。很多社群本身擁有優良的手工藝技術,可以找他們協助製作,大家便可以一起開發新產品。由設計師教導社群如何透過循環再用垃圾創作手工藝品的過程,可見「設計」在巴西的確解決了一大難題——如何用設計去幫助窮人,讓他們可以多賺一點點錢,而非單單製成最後的產品,而是欣賞整個過程,而且這不會像工廠一樣倒模而成。

這種以社群為對象的社會設計,其實跟社會工作是不可分割的。因為設計師要處理的是人和社群,當中涉及知識的轉移,為他們帶來收入的來源,設計是直接改變這群人之間的關係,甚至是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結構。他們亦希望可以讓年輕人知道運用設計來關懷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在設計教育中,社會元素十分重要,因為這正是我們每天生活所面對的現實,設計的責任是改善社會。巴西不能像歐洲那樣,只做一些滿足個人需要的設計,在聖保羅,設計師需要創意,去處理整個社會面對的困難,當未來的設計師了解到原來社會上有一群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的設計便會有所不同。

無論是用來改善社群的生活,抑或是消費品,在設計中加入環保元素,已成為大趨勢,加上巴西有熱帶雨林,天然資源豐富,環保設計就更加受注目。巴西有兩類型的環保設計:對富者來說,環保是一個潮流,這類的環保設計注重運用天然物料,例如家具、時裝都有市場,售賣的都是高價貨;另外一類則着眼於再用資源,較貼近中下階層。對他們來說,環保是實際需要,多年來為求生存,會把剩餘物資或廢物重新再用,再過幾年,它們又再一次成為被棄置的垃圾。其實這又是否可以真正解決破壞環境的問題呢?我們究竟需要更多的設計,還是減少設計,生產少一點呢?一直以來,人類試圖透過設計去改善和解決生活上很多問題,但同一時間,我們又製造了更多更大的環境和社會問題。在聖保羅,我們發現設計可以肩負更大責任,縱使會遇上很多困難,事情的進展也很緩慢,但可能會是一個好開始。

香港電台、香港設計中心資料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