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開心心say goodbye,其實心裏want to cry,各奔前程fly呀fly,你我友誼never die!」
這是女兒多年前幼稚園畢業紀念冊的留言。才五歲的小孩子,是原作也好,是抄作也好,就是寫得真好,令成年人看了會心微笑,音義俱佳,有動作有心聲……我們不都曾是這樣,簡單直接,純真可愛嗎?
這個暑假,因各種因素沒有歐遊,反而有時間和朋友詳論婚姻友情,人生際遇,再加上女兒適逢中學畢業,面臨升學決定。結果下半個暑假,家人朋友間又添加了人生前途、人生有何意義的大問題。這些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不知在萬千家庭說了幾十萬次,卻又大家多半是人云亦云,幾十年來都說不清向東向西,理想現實向何處傾斜的思維理據。
最後到了北京,逛清華大學城書店,看看新學年究竟擺在書店入門,重點推介的是什麼好東西?赫然發現有一本標題為《人生有何意義》的書,這不正是苦苦思辨的問題嗎?這書作者是胡適,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
胡適當然沒有和九州出版社合作,看來是有心人將胡適先生的文稿重新選輯,然後分類出版。好東西能復活真是美事。拿出三十大洋,看胡適,品胡適,虛心拜讀。
胡適,字適之,和美國哲學家杜威有些師誼。胡適有寫過讀書四到方法: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倒也是實用,不愧是讀過書的人,不是憑空猜想。胡適是新文化運動領袖,一百年前,開風氣之先,提倡白話文。胡適為北大教授、文學院院長、校長,一生有三十六個博士學位,由他來說人生意義,也值得後輩參考吧。
人生在世為什麼
1919年(民國八年) 胡適在《每周詳論》第三十一號,說了一個朱子平老師請教老朋友哲學家小山的故事。朱子平一生勤奮好學,就只想安份守己,養妻活兒,但身逢亂世,妻兒多病,一子早夭,時局一年壞似一年,一天六點起床,直忙至深夜,忙這忙那,為的是什麼?就是要吃飯,老婆要吃飯,小孩子要吃飯。朱子平說幾乎沒有一天不想這個問題,睡覺也喊着: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什麼?
生命意義在於人
胡適在民國十七年《生活週刊》二卷三十八期以「答某君書」,回答「人生有何意義」……「我細讀來信,終究覺得你不免作繭自縛。人生的意義完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貧,污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是在於自己怎樣的生活。
「人可以終日發白日夢,也可以發憤圖強,自己尋找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不明白?胡適再說:「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這個看來關鍵在人的意識、意願,責任不在生命,責任在人。
一年之後,胡適再加演繹:「人生如夢,故無所求。但無所求不是無為。人生固然不過一夢,但一生亦只有這一場做夢的機會,豈可不努力的做一個轟轟烈烈的像個樣子的夢?」
好了,當今太平盛世了好幾十年,就是祖國也大致小康,胡適那時亂世救國的心思還對現今世道有啟發嗎?
閒暇決定你終身
1932年胡適在《獨立評論》七號刊鼓勵畢業生防禦墮落。這個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問題啊!胡適傳授了三種防身的藥方:
第一是總得找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學問的老祖宗。好奇心是方法的第一步,為知識而求知識。第二是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你的閒暇決定你的終身!第三個方子只得一句話:「你總得有一點信心。」
當年胡適對畢業生分享生當這個不幸的年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自己的國家民族沉淪到這個地步……不發狂自殺,已算萬幸。」而胡適說:「這時候正是我們要培養信心的時候,只要有信心,我們還有救!」
不要誤會,胡適的三十年代中國比之今日的香港當更困難百倍吧?對理想人生的追求,我們比之抗戰時的中國,可否放棄於物資充裕之中?
人生的意義有了答案嗎?這又和家庭醫學有關連嗎?有一點兒吧!
人生意義=活的意義
胡適說的是哲學,科學的人生,胡適也花了大篇幅說科學的人生觀,個人主義的啟發;我輩悟性不高,也怪不了大師重複命題,而家庭醫學總算是一們人生學問,新學醫同學不解的大熱問題是為何選擇醫生行業?為何選擇家庭醫學?不就是問作醫生有何意義?胡適不也傳授好奇心,閒暇決定人的終身和人總得有一點信心嗎?
我們醫生群體,強的是生病藥理知識,都是生的學問,如何「生」如何「死」下去,還有科技支援,但人生「活」的學問,才是大問題。
依胡適的說法,人生的意義就是活的意義,光想有什麼意義,不如作有意義的事情,生活中的行動,由人決定,行動生活的互相影響,意義就出來了,生生不息,榮辱福勞,無窮的樂趣,無窮的可能,人生就有了意義了。
大師重複的說,再有三種防禦墮落的藥方,在王陽明《大學問》中,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坐言起行,而「行勝於言」,這可也是清華大學的座右銘!我們如何「生」「活」,這不是很明顯嗎?
撰文︰陳選豪醫生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快樂是什麼
有些人很介意別人怎樣看自己。有些去到一個極端時,他們就豁了出去不再理會別人怎樣看自己,而做出瘋狂的行動,而最終也得不到快樂。快樂是什麼?我相信人生每一個階段也有不同的尋找快樂的方式和答案,而現在的我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會是:自我肯定。肯定自己的選擇,肯定自己做的事。肯定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肯定自己所相信的事。我相信世界上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道德價值觀,而這個價值觀可能來自成長,或身邊的人和灌輸,但最終要去怎樣看事物還是要自己決定。一個人,如果只活在別人的期望和眼光中,注定是痛苦的。人,永遠不能控制別人怎樣想,也永遠不能去確定別人是否可靠,所以唯一能肯定的就是自己怎樣想,而可以肯定自己就會得到內心的安全感,也能夠知道怎樣去對待每一件事情。以前常覺得很多事都無法在自己的掌握和支配之中,但這其實是宇宙的真理:我們根本無法控制所有事情,事件是不能改變的,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當肯定地知道自己內心要的是什麼,就能確定自己正在用什麼方法去面對事件,靜心地接受所有事情發生,因為這樣也能夠看得到自己的限制和能力,也會看清楚,其實自己真正擁有的是什麼,感恩所擁有的,並知足。
當一個人能確定自己所擁有的是什麼,才能和其他人分享,而不需要利用別人去肯定自己的存在,無論那種利用是依賴別人的善意和關心,還是埋怨別人的殘酷。當心態能調整好,關係就是建基於享受快樂的付出,並時刻感恩他人的分享,對現在的我來說,就是快樂。
梁祖堯
當一個人能確定自己所擁有的是什麼,才能和其他人分享,而不需要利用別人去肯定自己的存在,無論那種利用是依賴別人的善意和關心,還是埋怨別人的殘酷。當心態能調整好,關係就是建基於享受快樂的付出,並時刻感恩他人的分享,對現在的我來說,就是快樂。
梁祖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