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穿窿」大廈充當環保先鋒


往前走 向前望2010專題特輯



如果說,一條「穿窿」的牛仔褲是型,那麼一幢「穿窿」的大廈豈不是更型。位於軒尼詩道500號的興利中心正拆卸重建,將由一幢傳統的商廈,變成一個八面玲瓏的環保大使。

這位環保大使沒有眼耳口鼻,不會看、不會聽、不會說、不會聞,卻會犧牲,任由別人在其身上開洞,由頭至腳,由左至右,以促進空氣流通,緩和熱島效應。

這股捨己精神是否來自身故不久的希慎(014)主席利定昌就不得而知,但肯定得到社會的認同。

已故希慎主席得意之作

希慎建築設計及項目總監陳麗喬表示,一幢樓宇對改善同區空氣質素幫助有限,但期望透過興利中心重建項目能夠發揮示範作用,為社會作出小小貢獻。

興利中心重建項目樓高三十六層,另有四層地庫,樓面面積七十一萬方呎,預期2011年落成,是香港首幢獲美國綠色建築協會「白金級」前期認證的建築物,也是利定昌生前掛在口邊的得意之作。

他離世前在股東大會後對一眾「鐵腳馬眼神仙肚」說:「我要求在商業層面取得成功,又能於環保方面有所貢獻。」他乘鶴仙遊後,遺願交由下屬完成。

陳麗喬說:「個人非常respect(尊敬)Peter Lee,他是一個良心商家。」她又稱,利定昌把自己一套文化向公司上下傳遞,替員工「洗腦」。

興利中心座落於全球租金第二高的銅鑼灣,當地寸金尺土,不過空氣污染問題亦是舉世聞名,連「煲呔曾」都看不過眼,提倡「藍天行動」,要「全城投入,為藍天打氣」。據陳麗喬了解,銅鑼灣是全港三大黑點之一。

汽車在路上噴出的黑煙,歷久不散,惹人討厭,於是希慎對症下藥,把重建項目低層預留「透氣位」,協助空氣流通,把廢氣送走。

重建項目設有數個大小不一的窿,每個窿又橫跨數層,讓人望穿大廈。她稱,淺水灣酒店亦有一個窿,讓人看見山景。

銅鑼灣山景欠奉,不過希慎打算在興利中心遍種「綠油油」的花草,對付熱島效應,讓泥土及植物吸收熱氣。有業界人士笑稱,此舉不但能夠吸熱,還能令人「心曠神怡」。

在陳麗喬眼中,所謂環保建築,並非要把太陽能板堆砌起來,而是從心出發,培養環保文化。

在大廈鑽洞,與空中花園(sky garden)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陳氏解釋,sky garden雖非新事,但在租值高昂的鬧市引入sky garden實在不多見。不少地產商把租值不高的高層闢作空中花園,而希慎就把租值甚高的低層闢作空中花園。她說:「低層很值錢。」

犧牲租金 低層添綠化

雖然稍為犧牲租金收益,卻大大改善周圍環境,希慎仍然覺得物有所值。她稱,建築物不能移動,惟有依靠改善物業所在地區,才能幫助物業提升價值。

她說:「衣服不合穿即換,但一幢建築物屹立多年,需要耐用、耐看。」她期望由她經手的樓宇都是歷久常新。

第一代的興利中心1981年落成,樓高四十五層,總建築面積七十一萬九千六百四十二方呎,並附設二百六十三個車位,三越百貨在此蝸居多年,成為興利中心的生招牌、代言人,甚至是化身。

三十年後,興利中心完成歷史任務,拆卸重建,投資額逾12億元。分析員指出,重建前的興利中心每年租金收入約2億元,在施工期內,料損失共6億元租金收入,但由於商舖樓面將大幅增加,料重建後平均呎租可望由現時20餘元,最少提升1倍至約50元,對希慎股價長遠有利。

自稱為股東負責的希慎不時為旗下物業「裝身」,以提升身價。之前以1.4億元翻新嘉蘭中心,成為現時的利園二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