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碎石用量低 業界促政府帶頭採購
2009-03-09
循環再造是拆建物料的出路之一,但本地循環再造拆建物料量甚少,近年更有下降趨勢。政府預料今年循環再造的拆建物料只有10萬噸,僅佔整體的0.5%。有業界認為,政府帶頭採購再造碎石,是最有效提升回收率的方法。
天來環保建材於05年在本港設廠,利用拆建物料、玻璃樽及煤灰等「廢料」,代替傳統建築材料,生產「香港製造」的環保磚。為了收集拆建物料,該公司以遠低於政府堆填區收費的價格,以每公噸10多元向泥頭車收購廢料。除了製磚,更將廢料再造成「碎石」,變回建築材料。該公司技術董事趙善聲表示,該公司生產的碎石每噸售價40至50元不等,較天然碎石每噸70至80元便宜,但承建商鮮有採用。
承辦商拒為慳少少轉伙伴
他分析,政府未有積極採用循環再造碎石,以致使用率偏低,「承辦商採購的碎石,佔開支總成本不多,業界不想破壞長期生意伙伴的合作關係,不會貿然轉供應商」。他建議政府在工務工程的技術指引加入條款,規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循環再用碎石,既節省工程費,亦具環保效益,不會影響工程質素,令本港回收工業多一條出路,亦可創造就業機會。
循環再造碎石在本港具拓展空間,以一段1公里長、4米闊的道路計算,便需要1600公噸碎石填充路基,與天然碎石比較,可省回數萬元費用。
大量開山挖泥 安達臣道棄600萬噸廢料
2009-03-09
【明報專訊】不少基建涉及大量開山劈石,即使承建商提倡在地盤循環再用也不勝負荷,以去年動工的九龍東安達臣道平整計劃為例,由於工程涉及大量開山和挖掘泥土,以重造地基建興建公屋,估計有六成廢料、逾600萬噸泥石須棄置於填料庫。工程界預計,今年底動工的港深廣高速鐵路亦須在地底鑽挖大量石料,勢成另一廢料源頭。
每項建造工程皆產生各類建築廢物,大約可分為兩類,當中約兩成屬於木材、塑膠和工人日常工作物資等非惰性物料,經分類後被送往堆填區永久棄置,而餘下八成屬工程開採或拆卸建築物獲得的混凝土和石料等有經濟價值的惰性拆建物料,一方面可在地盤原地加工成建材,也可運往位於屯門和將軍澳的填料庫,準備作日後填海用途。
每項工程基於地盤性質,拆建物料的再用率十分參差。據立法會工務小組文件,去年動工的屯門公路重建工程,承建商可一面削切斜坡開闢新道路,但另邊廂可利用開挖出的泥土及岩石平整路基,使工地可原地再用達220萬噸拆建物料,佔總建築廢物量八成。
但同年展開的安達臣道平整工程,承建商須在原石礦場平整出20公頃土地供日後興建公屋,估計產生1000萬噸拆建物料,但有六成泥石無法原地再用,須運往填料庫積存。土木工程拓展署指出,安達臣道計劃涉及大量開山及挖泥工作,性質與屯門公路工程不同。當局已盡力減廢,包括循環再用12%物料,以及將28%石料加工作為建材之用。
料港深廣高鐵成廢料源頭
公路學會會長劉正光指出,關注今年底動工的港深廣高鐵及規劃中的中九龍幹線等項目,承建商會在地底鑽挖大量石料有待運走,若政府不及早為石料安排填海或再用加工,勢成另一廢料源頭。他又稱,政府可擴大建築物料再用種類,如引入瀝青再用等技術,進一步減少廢料產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