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Jamie Hayon
我設計時,第一件事是問問題。為什麼浴室一定要像診所一樣又白又光?為什麼辦公室一定是沉悶的?將這樣的思考方法放到食物上,為什麼麵包一定要是這些形狀、這種顏色的?為什麼盛覑牛扒、魚、菜等的餐具總是一模一樣?然後你便會發現,對於日常設計,我們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巴西到處都是大耳朵
經典代表性設計
在巴西,到處都是大耳朵。
大耳朵,在巴西叫orelhao,其實是公共電話亭。它們很可愛,在城市中幾乎無處不在,像地上長出的豆芽,豎在街頭;有時候三三兩兩站在一起,有如一株三葉草,有時候背對背,像對開的葉片。它們高度剛好,把私隱與公共的界線拿難恰到好處,你鑽進大耳朵裏,就能避開路人的目光與耳朵,光天化日下獨享私人空間,你退後一步,便是海闊天空的公共空間。大耳朵甚至還有兒童版,身形稍矮,小朋友或坐輪椅的朋友,也能舒舒服服通電話。如此細心的公共電話亭,我還是第一次遇見,而且坦白說,沒想過在巴西碰上。
大耳朵的地位,有如英國的鮮紅電話亭,鮮明獨立具有不能取代的代表性,是巴西設計的經典之一。電話亭曾幾何時是我們的日常風景。在人人有手提電話的年代,電話亭愈來愈少,幾乎成為「現代古蹟」了。你走進倫敦的電話亭內,電話可能早就沒有了,紅盒子裏只有色情廣告依舊火爆,從地擠到天上。巴西呢,相當意外,每天我們遇上在街上使用公共電話的人。為什麼呢?最後抵不過好奇問了導遊,他說來理所當然﹕「那當然,公共電話亭的電話費便宜多了。」可是我們使用手提電話,從來不因為它便宜,看來巴西城市人,還未完全被說服要擁有私人電話。
設計師上海出生
後來翻查資料,大耳朵出自上海出生的設計師Chu Ming Silveira。她在1971年設計,1972年首次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安裝。Chu Ming Silveira的設計簡潔、省位、隔音、漂亮而實用,隨着巴西在70年代大規模的城市發展,她的公共電話亭漸漸成為了巴西的城市風景。
在 2004年,Chu Ming Silveira的兒子為紀念母親和她的經典電話亭設計,在網上設立了大耳朵專頁(http://www.orelhao.arq.br),公開最初的設計圖則、早期照片及文件。網頁雖是葡萄牙文,可是無礙我們欣賞。因為,美好的東西本身就是語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