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法國畫廊老闆攻港四年 嘆香港仍是文化沙漠

Pascal de Sarthe,法國出生及成長,在美國發展畫廊事業超過三十年,2011年3月18日,de Sarthe Gallery(德薩畫廊)在投資推廣署協助下,正式進駐香港。

在投資推廣署的新聞稿中,Pascal是這樣形容香港的:「香港提供具有作為區內營商樞紐的優勢,這將會有利於我們繼續與亞洲區收藏家保持緊密聯繫。」這是他決定來港的主因。

經過四年的工作及生活,他愈來愈愛香港,唯一令他有點不悅及慨嘆的,是香港的文化氛圍嚴重不足:「希望政府及商家可以通力合作,改善香港文化的氣息。」

記者與攝影師依時到達Pascal位於中環雪廠街的畫廊,透過玻璃門,可看到內裏掛着多幅畫作。記者打算按門鈴找人開門,但在門外多番探索,也找不到門鈴蹤影,正想撥電話尋求公關協助之際,只見一名穿海藍色西裝、笑容可掬的外籍男子,走來開門。

記者一眼看出,他就是de Sarthe Gallery法國老闆。Pascal個子不算高,沒有外國人的魁梧高大,但五官輪廓分明,是典型的西方美男模樣,散發着濃濃的男人魅力。

進入畫廊,地方不算大,只見幾面牆上整齊地掛了幾副畫,一如其他畫廊,空間感強烈。

禮貌周周的Pascal笑一笑說:「今天休息,因為要接受訪問。」

畫廊正舉行中國著名畫家曾海文的個人作品展「水墨色彩」,他簡單地介紹過後,就引領記者入會議室詳談。Pascal是畫廊創辦人,早於1977年於巴黎創立首間畫廊,當時還不過十九歲。「我從小已經很喜歡藝術,尤其是畫作,我會欣賞各國畫家的作品,所以自小已立志在這行發展。」

「哪為什麼輾轉間來到香港開設畫廊呢?」記者問。

「在法國做生意,最大難處是,法國人不愛與年輕人做生意。他們思想較為保守,對年輕人並不信任,尤其是藝術行業,更加只會與有年資的生意人合作。」於是,Pascal在二十三歲毅然離開出生地,去到美國開創新天地。「美國人就開放得多,不介意與年輕人做生意。」就這樣,他在美國扎根三十載。

不停周遊列國

九十年代起,Pascal意識到亞洲藝術市場逐漸起飛,於是將業務拓展至亞洲。「1989年我已經踏足香港這個地方,但當時只是短暫停留,同時也經常遊走於亞洲各國,包括日本、中國、新加坡、台灣及印尼等地,與收藏家及買家聯絡。」眼見經常要在亞洲城市來回穿梭,如果繼續以美國為基地,十分費時,於是在2011年,就改為以香港為根據地,在這裏落地生根。

「為什麼是香港,而不是其他亞洲城市?」記者追問。

「香港是國際都會,是亞洲樞紐,不單止是亞洲人,全世界的人都喜愛來港做生意,因此選址香港開設畫廊,就可以與全世界的人接軌。」而且,港府對於外商來港營商,一向非常支持,早於2000年就成立了投資推廣署,致力引進對香港經濟及發展策略有利的投資,並且鼓勵這些投資項目留在香港發展。

「對!投資推廣署幫了我很多,令我申請工作簽證及商業登記都非常快捷及順利,這亦是我選擇來港開設畫廊的另一個主因。」投資推廣署當年也有為德薩畫廊刊發新聞稿,介紹畫廊的歷史及業務,鼓勵外商來港發展不違餘力。

除了政府的大力幫助,Pascal再補充在港做生意的好處。「這裏不會徵收出口或入口稅,其他稅率又非常低,實在是生意人的天堂,哈哈!」

說來說去也是營商,記者決定轉換話題。「撇開做生意,你在這裏生活了四年,喜歡香港嗎?」

Pascal毫不猶豫地答:「當然!香港是個非常方便的城市,交通發達,食物種類繁多,而且很美味。另外,香港的風景也很美麗,是個繁華都市,shopping更是首屈一指。」他一口氣說出多個人所共知的優點,然後再補充一個一直為人所詬病的缺點。「這裏的天氣較難適應,空氣質素尤其惡劣,污染極多,我認為小朋友在這裏生活及成長,並不適合。」

早已榮升祖父的Pascal有一仔一女,兒子長留北京協助打理畫廊生意,女兒則留在美國工作及生活。父子兵分布在亞洲兩個重鎮,因為畫廊生意最講求的,是與收藏家打好關係。「很多具質素的名作,都在收藏家手中,而他們並不輕易賣出心頭好,你要與他們建立長久關係,顯示你對藝術的熱誠及知識,他們才會肯與你交心,繼而與你分享名畫。」

因此,Pascal平日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周遊列國,與收藏家會面及傾談。「不能因為想買對方的收藏,才去接觸及認識,建立關係需要時間及心機,這些工作每日都要做,幸好我也很享受與他人打交道。」

文化不如日台

畫廊成立超過三十年,也參加過大大小小的畫展,在行內早有名聲,買家方面不愁客路。「所以參加展覽是這行必要做的事,藉此讓買家認識,同時你也要確保畫作質素,讓買家買到好貨色。」兒子在北京的工作,其一就是要舉行大型畫展,因為在香港,這是無法做到的。

Pascal解釋:「香港租金太貴,難以應付開個人畫展,所以只好參加大型的團體展,例如早前的Art Basel。」除了租金,其實最大問題是香港缺乏文化氣息,這點是Pascal在港工作及生活多時,最深刻的體會。

「在香港生活,實在無可挑剔,但就欠缺文化活動。我最懷念美國的,是其文化色彩。不止美國,亞洲各個城市都很注重文化活動,但香港則只着力發展經濟,無疑這個購物天堂吸引到很多遊客在港旅遊消費,但從來不會有遊客,來港是因為參與藝術展或其他文化活動。」Pascal邊說邊嘆氣。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藝術買賣大行家的Pascal,有一番見解。「不是說香港的藝術生意難做,你看香港也經常舉辦拍賣會,也有舉辦大型藝術展,但整體氣氛就是不足夠。外國很多大城市,市民都會排隊去參觀藝術及文化展,但香港即使舉辦Art Basel,得到幾多迴響呢?香港人會爭着去看嗎?」

Pascal在亞洲多個城市也有業務,對各個城市認識甚深,他說香港是唯一一處欠缺文化的地方。「日本、台灣及新加坡等,都致力發展文化旅遊,並且成效不俗,其實香港也可以走這條路,一樣可以帶來龐大的旅遊收益。」至於要成事,他認為要政府及商家同心協力。「美國有很多推廣藝術的組織,香港顯然並不足夠。另外,其他商業機構及團體,都應該多點贊助及推動文化活動,只要大家肯做,香港絕對可擺脫文化沙漠的稱號。」

談起藝術及文化,Pascal總是滔滔不絕,彷彿藝術已入了血。「哈哈!我除了藝術,就沒有其他興趣了!」所以,當被問到公餘時間會有什麼活動時,他稱自己並沒有公餘時間。「平日也夠忙,根本沒有什麼空閒時間,但這可能與我太喜愛工作有關吧。」說罷再大笑幾聲,然後再侃侃而談,對工作的領會。

「每朝起床,我都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又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其實我已將興趣與工作融為一體,因此並沒有所謂的公餘時間。我認為人生最重要是找到喜愛的工作,生活才會開心。」

可惜大部分香港人都是為錢而工作,沒幾多人為興趣而工作。「錢是重要,但工作得開心更為重要,我理解香港人的苦況,所以為自己能夠做得到而感到慶幸。」

唯一的不習慣

與太太在香港工作及生活的Pascal,並沒有離開的打算,即使北京畫廊開幕時,他也不考慮轉移陣地。「因為兒子已在北京,我可以全心全意在這裏發展,而且香港真的太方便,你喜歡做什麼也行,實在想不到離開的原因。」唯一令他不太習慣的,是香港太講求計劃。

「在美國,你突然想做一些事,可以立即去做,例如突然想打網球,可以即刻去打,但在香港,則需要預先計劃幾時打,然後預早訂場,這一點比較特別,哈哈哈。」

現年已經五十六歲的Pascal,差不多已屆退休年齡,但他一聽到記者提起這兩個字,就露出相當驚訝的神情。「退休?我從來沒有想過喎!之前也講過,每朝起床我都充滿力量,享受每日的工作。來到香港這幾年,我覺得人生才剛剛開始,眼前又有一個新的挑戰,令我感到年輕時的衝勁。五十六歲?其實不算老啦!」除非有一天身體不能承受工作的辛勞,否則Pascal永不言退。

訪問接近尾聲,記者問他會否推介朋友來港工作及生活,他表示一定會,但要有準備。「我會建議有意來港發展的朋友,給自己五年時間去努力,我來到這裏之前,其實已多次來港工作,並在亞洲各地早已建立了工作網絡,因此事業很快上軌道。但如果首次來港發展的話,就要留意這裏的租金非常昂貴,其他生活指數也並不便宜,要有準備呢!」

香港樓價、租金等問題,不但影響着香港人,連外國人也完全感受得到,唯獨是政府沒有感覺。

撰文︰鄭志珩

沒有留言: